找到相关内容918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离欲上人详传

    ,他不由自主地伏地跪拜。  此时,本空禅师正诵到:“世尊,佛说我得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突然停止说道:“够了,够了,你就叫离欲吧!”  喻君得法名立即叩谢师父,顶礼三拜。从此...言语颠倒,人称“疯和尚”,敬之如神。”离欲对“疯”意颇有感悟,本空禅师接着说:“明心禅师任过东山寺住持,后去射洪县两河口乡龙台寺。此庙原是明代翰林学士住宅,因子女继承,便捐赠改为寺院,常住僧众一百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351401.html
  •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

    探讨未来佛教的发展方向。   ↑  一、沿袭传统,继往开来  “阿兰若”,是梵语aranya的音译,意译为、空闲处,指远离村落之安静场所,通常简称为“兰若”。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最初沿袭沙门传统,...,说法在人间,入灭也在人间,可说是“人间比丘”的典范。他不辞辛苦,直至八十高龄仍在恒河两岸行化不辍,临入灭时,还担心众生将来所依怙。念及“人”是有情众生,他告诉阿难:在他荼毗之后,应当──   ...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1251427.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

    精进摄诸懈怠,或以禅定摄诸乱心,或以智慧摄诸愚痴。以六和敬善顺众生,以四摄法摄取众生。”[12]“六和敬”即:一、身和同住(身体的和平共处);二、口和(言语的不起争论);三、意和同悦(心意的共同欣悦);...。是二菩萨,侍立左右,无数菩萨周匝围绕。于此众中,若能深信狐疑者,必得往生阿弥陀国。”[7]   糅合各异译本而成的《大阿弥陀经》中对观音在极乐世界的地位及其同阿弥陀佛的关系等作了更清晰的描述:“...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3151454.html
  •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

    之辩》中说: 梁启超的‘大乘起信论考证’,以进化的观点来论佛法。有的以为:从小乘进化为大乘,从空宗进化到有宗,从显教进化到密教。这种进化论的观点,是虚大师所不能容忍的焦点。如说小乘不圆满,那我国...之判为藏教;而华严亦判为小教。   [25]《之辩》p.232。   [26]《太虚大师全书》二十五册,p.51~52。   [27]《太虚大师全书》二十五册,〈评‘大乘起信论考证’〉,p....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导师法语的探索

    所以人世间存在著种种的苦难及无奈,这就是宗教存在的必要。然而,宗教所追求的理想,不外乎是要建立平等、、和谐与关怀的净土。所以信仰本身,从神化的主观(唯心)及物化(唯物)倾向,平和的拉回到人间的现实,...法),是暂时成立、而非永恒不变的。这真理会因为时空的流动,而留下空间能被修正与推翻。这与传统科学的结论不同,传统科学运用客观方式所组织的真理,必然是永恒不变性的,这静态真理,并空间能解释未知现象。相...

    释印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451762.html
  • 《俗语佛源》选摘(八)

    南山钞》,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理和”:遵循佛教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事和”,有六个方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义和同悦、利和同均。僧为弘扬、住持佛教者,故被尊为“三宝”(...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另据《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说,此天据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但也并非暗昧想,而是还有“细想”,故称“非想非非想天”。(李明权...

    赵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951791.html
  •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观呼吸

    安定在一种无常无我的彻观之中,了悟世间无常之真相。(帕奥禅师,1999)  修练安般念了悟世间无常之真相,不止南传佛教如此,在中国佛教慧思大师《诸法三昧法门》的四念处观法的文字中,提供给人们知道观...  活回蔽的存有  但是,海德格喜欢创造一些他个人特别的语法,譬如说他认为整个人生哲学不外乎是要说明人一生下来就是一种“被抛掷”到世间的状况,日常生活中之人生都不够真实;真实的人生要透过怖剽感 (...

    释道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6.html
  •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1)

    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故戒律之法门乃随机随处而说。又具足戒中之诸戒,大多为佛陀针对迦留陀夷、六群比丘等而定制者,故佛陀之制戒设律,采随犯随制法。   □即身和共住、口和、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例子?   第七课 佛教的政治观   政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凡行政上所施行的一切治国之事,概称为政治。一般人谈到政治,每每将之与权术、谋略、党派、斗争画上等号,因此强调和合的佛教徒,往往避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0451966.html
  • 不二中道思想是建设人间佛教的根本依凭

    ;不二中道”思想的实质都表达出来了,一些基本的“不二”内容已经出现了。例如对苦乐、有无、断常、一异、有我无我、自作他作、有、等等对立范畴,原始佛教都用&...  大乘佛教的根本法印叫做“一实相印”。这是说诸法之体或本质,是离言诠、绝对待,平等一味,别,远离一切虚妄分别的无相之相。“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

    顾瑞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052198.html
  •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

    [4] 释印顺,〈大乘三系的商榷〉,《之辩》,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10月新版1刷,第126页。   ---------------------------------------------...判教。这在佛教系统外的今日学者看来似乎是尊己卑他的一元论,不甚可取,而于佛教系统内依不同教门践行之信仰者言固有不得不然之理,盖其所据以判释宗乘者本为其修行所证之真实理地,有不信之理。   净影寺慧远...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7.html